2008年9月16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民间记者”奥运归来 分享快乐收获感动
本报记者 陈岚

  东杰健(网名)在杭州的志愿者中小有名气,西博会、动漫节、金鸡奖等志愿者活动他一个也没落下,2006年还被评为“省级优秀青年志愿者”。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的东杰健,今年争取到了一张宝贵的“采访证”,在北京奥运会上“华丽转身”,成了一名奥运“民间记者”。
  在北京采访的这些日子里,东杰健收获了很多感动。

  感动,来自默默付出的他们

  镜头一:灾区运动员的坚强
  开赛前,东杰健采访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绵阳的田径运动员,不禁问起他家的情况。
  “他告诉我,地震发生前,他一直在为备战奥运紧张集训。地震发生后,他第一时间打了家里的电话,但怎么都打不通。他很着急,想跟教练请假回去看看。可事实上,当时重灾区交通受阻、训练任务又异常紧,根本容不得他回去。”
  就在这样的痛苦煎熬中,地震十几天后,这名运动员终于接到了当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:家里的房子全倒了,但幸运的是,家人都安全。接到电话的一瞬间,这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,泣不成声。
  “他只是中国队一名很普通的田径运动员,几乎没有观众知道他的名字。虽然拼尽了全力,他还是没能取得太好成绩,可是他的坚强,给我很多感动。”

  镜头二:志愿者们的坚忍
  这次虽然没能当上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,但东杰健注定会非常关注这群可爱的人。
  开幕式当天,东杰健采访了一名北京的志愿者。这个男孩在开幕式上的任务就是在各国运动员进场时,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站成一排排“分隔”人墙,引导运动员站到正确的位置。
  这项工作很枯燥也很辛苦,之前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排练,有时甚至是24小时不间断练习。开幕式正式上演这天,男孩的妈妈知道自己儿子还没吃饭,就捧着装满水饺的保温瓶,一直在场外等着儿子。开幕式结束后,男孩悄悄对东杰健说:“其实真的很累,但是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。”
  “男孩本身就挺瘦了,他当志愿者这些天又瘦了15斤。”东杰健为志愿者的坚忍叹服。

  宽容,给予努力拼搏的他们

  镜头一:采访杜丽时的不忍
  奥运开赛第一天,东杰健进入了射击比赛场馆,关注杜丽的首场比赛。
  “这场比赛将产生这届奥运会的首金,也很可能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,意义很大。当时在场馆里,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杜丽脸上的表情。好几次击发后,她都不停地摇头,明显是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,现场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承载了太多的压力。”
  比赛结果是杜丽未能成功卫冕,金牌旁落。揭晓最终成绩的这一刻,杜丽哭了。东杰健说,他当时也特别揪心,不忍心去打扰她。但是有采访任务在身,他别无选择。
  “采访时间非常有限。我先是安慰了她一句,然后问了一个我自己都很不忍心问的问题:你觉得今天失利的原因是什么?杜丽回答说,更多的问题在她自己。不过几天后,杜丽很快地调整了状态,在并不是自己的强项中勇夺金牌,我真的为她骄傲。”

  镜头二:刘翔“缺席”时的震撼
  类似的一幕还在鸟巢上演。东杰健争取到了采访110米栏预赛的资格。他满以为自己可以见证刘翔的“亚洲速度”,却没想到刘翔中途因伤退出。看到刘翔一瘸一拐离开比赛现场的背影,东杰健和其他很多记者一样,没有忍心打扰。
  “刘翔退赛后,现场观众的脸上写满了遗憾,但是他们没有抱怨。一些观众说,他们相信,不是万不得已,刘翔是不会退出的。他还年轻,还有机会。” 
  在之后110米栏决赛的现场,出现了这样的一幕——虽然决赛的赛道上没有刘翔的身影,但是观众还是大声地喊着:“中国加油!刘翔加油!”场面很壮观,也很震撼人心。
  东杰健说:“看到这一幕时,很多中国记者都哭了。很多外国记者忍不住称赞中国人的团结和宽容。”

  快乐,属于热爱奥运的所有人

  镜头一:硬件设置超级棒
  “奥运期间,出门乘坐公交、地铁、出租车都非常便捷,现场观看开幕式的观众95%都是选择公共交通到鸟巢的。北京的地铁四通八达,地铁站大多辟有自行车场,做到轻松换乘。”
  东杰健用“超级棒”来形容国际新闻中心留给他的印象。他说,记者们的工作区域不像是人们印象里死板的“格子间”,而是呈圆形地围拢在中心区域的周围;残奥会为了方便残疾记者工作,还专门配备了盲文打字机;卫生间、公用电话等设施,都细心地为残疾人考虑,尽最大可能做到“无障碍”。

  镜头二:北京人的热情没说的
  热情的北京人也让东杰健印象深刻。在奥运场馆周围,他看到不少北京市民在向外国游客发放中国国旗和奥运会会旗,并微笑着对他们说“Welcome to China(欢迎来中国)”,“Welcome to Beijing(欢迎来北京)”。
  “当时的天气挺热的,好多人都汗流浃背了,但其实他们做这些事情是没有任何报酬的。他们只是告诉我,他们没有当上奥运志愿者,也没能买到比赛的门票,但总想尽自己所能,来为奥运出点力。”

  镜头三:中国文化让老外沉醉
  在一次采访间歇,东杰健结识了外国记者詹姆斯,他很希望学写中国字,编中国结。东杰健把他带到了奥运村里专门展示和教授中国文化的一处场所。在志愿者的帮助下,詹姆斯很快用毛笔写出了自己的名字,他兴奋得手舞足蹈:“我有中国名字了,听说我的中国姓氏,还是和一位叫詹天佑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一样的,真是太棒了!”